馬林巴是世界上廣泛流行,而且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旋律型打擊樂器。傳入拉丁美洲大約是在17、18世紀,后來成為印第安人的樂器。而且,演奏馬林巴也已成為某些印第安部族的儀式的一部分。這些儀式祈求的是宇宙的和諧以及人們的幸福,危地馬拉的圣馬可斯德古納地方演奏的馬林巴樂曲與非洲加納的西斯沙拉人的樂曲十分相似。
葫蘆馬林巴是由一排木質音板按大小、長短依次排列好后,用繩子綁好固定在一個木架上,木片的正下方也相應地安裝一排從大到小的葫蘆,這些葫蘆是木琴的共鳴腔,可以起到放大木片信號的作用,讓木片的音色更加動聽。
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和完善,黑龍江馬林巴的音域越來越廣闊,逐漸開始用于歌舞伴奏、甚至大眾音樂、舞蹈和古典音樂的演奏中。
馬林巴的韻味是馬林巴在具備音準、音色的前提下產生出來的味道,是馬林巴音色的Z高層次。有賴于音板的材質、調律、形狀、共鳴、調律師的經驗等等。
韻味十足的馬林巴會使人陶醉、沉迷,激發演奏激情和演奏欲望,使聽眾難以忘懷。
缺乏韻味的馬林巴只是木琴的擴大版,沒有感染力,不會給演奏者帶來激情和演奏欲望。
馬林巴的保養也是不容忽視的,存放位置要在比較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濕,禁止長時間在太陽底下爆曬。在用褪方面一定要講究,禁止用木琴褪來演奏馬林巴,特別是高音區那將是毀滅性的敲擊。
要根據自己馬林巴的型號,不要只關注馬林巴琴價格,盡量選用稍微柔軟包線的褪。在搬運時注意音板不要擠壓,Z好有單獨的箱子,與其他部件分開。整體搬運和運輸對馬林巴框架的損壞比較大,一定要拆卸裝箱運輸,在拆裝過程中注意每個部件的位置,一但錯誤會造成損壞。在打理音板表面灰塵時Z好用干燥的軟布或棉布打理,金屬部分,不易生銹的可以用濕布打理。